少微祖公墓碑重立记

【 资讯 】  树有根,水有源,左台吴氏的根在新安,在徽州,在休宁,在烟柳湖衅,在凤凰山边。自我二十年前,看到左台吴氏大宗谱那时起,我就在寻找祖公少微墓,曾到凤凰山边寻访过,但未果,这种愿望随着年龄的增大,愈发强烈,这不仅是我一个少微子孙的愿望,也是二百万左台吴氏后人的愿望,这种愿望在丁酉年五月十七日实现了,在这一天,少微祖公墓碑重立了!
   五年前,客居湖南长沙的左台后裔砾星宗亲邀我与同住湖南的仁清丶吴琳丶晓乐宗亲在合肥相见,见面时才知道吴琳宗亲十几年前一直在探访丶寻找少微祖公墓地,并有了初步结果。我和砾星丶仁清丶晓乐丶吴琳五位宗亲一拍即合,立即成立“少微文化研究会筹备组”,当场我和晓乐宗亲各出五千元交给吴琳宗亲回休宁组织此事,委托他确定祖墓地址和立碑事宜。吴琳宗亲没有辜负大家的重托,走访当地老者,请来台湾的风水大师,最后确认了墓址,为我们今年的祖碑重立立了第一功!                                
   少微祖公墓碑的重立,得到了年已九旬居住京城的吴象老的支持和鼓励,为我自费编印的“左台吴氏迁徙考”书写了序。三年前即二0一四年冬季,砾星宗亲组织了首届左台宗亲会,百多位散居六邑的左台后裔在休宁祖地,在祖公墓前叩首谟拜,这是历近七十年来后的第一次为少微祖公上坟!                                                     二0一六年冬,我与砾星丶小明及居住祖地的志贤宗亲等在休宁向同是左台后裔的学忠县长汇报了二百万左台后裔在祖公墓前重立碑文和宏扬少微文化的意愿,得到了他的理解和支持。半年来,祖地宗亲在志贤丶吴彥的策划丶努力下,在全国各地宗亲的募资支持下,终于实现了二百万少微后裔重立墓碑的愿望!      
  • 桐城豸岭吴氏宗谱上的家训纪
    家训纪
     
    礼曰:喜、怒、哀、乐、爱、恶、欲,七者,人之情也;忠、孝、友、慈、惠、听、顺、良、悌、义,十者,人之义也。治七情、修十义,此人性之归于善也,反是则悖矣。今人纵情逆性,无所不至。是故,立为谱法,制为家训。则教之有其法,统之有其道,而礼之本,礼之具,俻在兹焉。
     
    1,急赋税。
     
    朝廷税赋分有定限,依期输纳方是良民,不肖拖延累归首事,今后税粮预先料理,不可临渴掘井,必须族长责令首事,首事攒催各丁,刻定何日齐完,以付首事,谚语云:若要宽,先了官。此确论也,子孙当力行之。
     
    2,笃孝友。
     
    乌鸟有反哺之恩,鹡鸰有急难之义,孝友之道,人可不知乎?为人子者,当思父母之所以怀我育我者何如,所以教我爱我者何如,为人弟者,当思兄长之所以同胞同乳者何如,所以同出同入者何如,今后子孙以入孝出弟为务,不致背恩伤伦,则宗族禰羡,乡里闻谀,不曰孝子,则曰义门矣。
     
    3,敦信义。
     
    与人有信,应事有义,君子之所以持身也,苟信不孚于朋友,义不服于乡闾,则必流为不齿之人矣。魏文侯不失虞人之信,范巨卿不爽鸡黍之期,至今称美。贤子孙可不知所法哉。
     
    4,崇节志。
     
    君子立身,当存节志,节志不崇,则廉耻必丧,礼义罔闻而卑污苟贱,日趋于下矣。是以,取与要明,举动要端,闻见要广,器量要宏,心思要正,而后可以谓之大丈夫奇男子,磊磊落落不为尘俗所撄也。今后子孙克自振立,禰誉乡党,岂不伟欤。
     
    5,尊儒业。
     
    黄鲁直曰:士庶之家不可令读书种子断绝,吾延陵家学渊源,儒即抱屈,而明经蓄德亦足自立。每有俚夫膠见,谓:儒不济,急乃從而之农、之工、之商。即能自赡,术不逮儒,天渊矣。其有不能儒者,将奈何曰:次士者农伊尹,诸葛不尝躬耕乎,次农者百工艺,虽贱犹自食其力,若商可网利而良心易漓,如外此四者,徒而之吏,吏虽近贵,而狙诈益盛,再下而为门役皂隶,则必贻羞于先人矣。慎之、戒之。
     
    6,务勤俭。
     
        居家以勤,持身以俭,此治生之要也。士者不勤则学问不博,农者不勤则衣食不给,工者不勤则艺术不精,商者不勤则货财不广,至若自奉丰厚,自餙华糜,招邀邪僻,荡坏身家,悔无及矣。今后子孙克勤克俭,毋怠毋荒,自可以上光先世,下裕后代矣。勉之勉之。
     
    7,择交游。
     
        经曰:毋友不如己者。谚曰:结交须胜己。若比之匪人,终身有损,奚取于友。今后务宜择交审处,不可缔结无益,引入于非礼之地,以致倾我之家,败我之德,间我骨肉,疏我亲戚,而万事瓦裂矣。贤子孙宜自知之。
     
    8,端蒙训
     
        人家生子无不欲其成立,但婴儿时或以伶俐便捷为喜。虽骂爷娘,诿之幼小及其稍长又不以礼义教之,习惯既坏将来欲挽而之善不可得也。今后务当端其蒙养,不与美味以耗其气,不将华服以丧其志,稍有知觉即教以礼,出入起居躬率以正,使其所见所闻莫非孝弟忠信之事,莫非孝弟忠信之人,则渐渍日久自然变化其气质。其有聪明能读书者,延明师择良友以其期成,倘得科弟则为家国之光。否则亦不失为乡里善人,苟不预为教训,则不肖贤败家丧身恒必由之矣。
     
    10,尚清白
     
    男子之持躬以介,妇人之守身以洁,皆谓之清白,若不清不白则污秽彰闻,何以为治家治身之道也。今吾子孙不问其居家居官,女子不问其巳嫁未嫁,妇人不问其有夫无夫,悉皆持守端严。岂不闻杨震之畏四知,秋胡之赂一锭至今清白昭然若见,金夫不有躬此,占者之不吉,持身君子请自思之。
     
    ,
    11,绝争讼。
     
    丧家之事,非一健讼必败,幸而胜,得不偿失,不幸而败所损必多,仇怨相寻,祸生叵测,甚至有唆使者,杀人于舌端,有垂天地之和,天地以为不祥,不祥而能善终者,從古无有。
     
    12,积阴德。
     
    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书曰:作善降之百祥。司马温公家训曰:积书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读,积金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守,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以为子孙长久之计,此真可以为后人之龟鑑也,今后子孙遇人急难,便当竭力调持,不可口蜜腹剑,作事公平,不可利己害人,暗地亏心,神目如电,人间私语天间若雷,此老分明报应不爽,可不慎诸?
     
    13,禁荒亡。
     
    书曰: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此言信不诬也,今后子孙士农工贾,各安所业,不可作无益之事,如驰马试剑,放犬提鹰,笼蓄野鸡架养山禽,吾家自无此辈,况赌博一事尤属。国朝严禁子孙有此,父兄尤当豫为惩戒。
     
    14,隆师友。
     
        师所以传道,友可以辅仁,生乎吾前者,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师之,生乎吾后者,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亦從而师之,吾师道也,未尝计其年之先后长幼也,故叔度以林宗为师,而晦庵以元定为友,盖以其有相资之益也,今后子孙须隆师取友,勉成德器,而为父兄者,凡供饌礼节一切周隆,宾主浃洽,子弟自是长进,良不诬也。
     
    15,肃威仪。
     
    不衣冠而处,伯子之牛马,人道惟猖狂,自恣晋人之貊貉,中华诗曰:人而无仪,不宛何为,人而无礼胡不遄宛,故人以威仪为重,今后子孙必履准绳蹈规矩,以谦卑逊顺为主,切不可骄傲怠慢,以取罪于乡党朋友也。
     
    16,谨言行。
     
    言语当谨,行止当慎,凡言不谨,百祸随至,行不谨,万事皆裂。故曰:口乃招祸之门,舌乃斩身之刃,是言不可伤诞伤烦,行不可乱常乱德,招辱兴戎取悔致尤,皆言行不谨之故也,在后子孙各宜慎之。
     
    17,厚宗族。
     
    兆地李先生曰:今人富贵,以千金餙裘马,而族人之衣悬鹑结困乏不堪者,若越人视秦人之肥瘠,毫不关心,遇一切无籍之人辄宴乐歌,不惜锱铢至宗族一体,而疾痛疴癢不一相关独何心哉,故仁人君子恩及百姓之疏,况吾族之至亲者乎?泽被四海之远,况吾族之至近者乎?由亲以及疏,由近以及远,不忍相视如途人,亦必有道矣,是故,喜有庆,憂有吊,役有助,难有极,弱有扶,愚有矜,非勉强也。噫,隐则为义陈,仕则为贤范,其处宗族也至矣。
  • 元代王弼祖公历四十八年修徽谱
    根据左台吴谱资料:
    左台吴氏自唐后,宋代也修过谱,左台谱有两条明确记载:仁福宋熙宁中编辑族谱】【士志与兄廷瑞修辑族谱】,现将三位祖公的世系和用清公至王弼的谱载生卒年月如下:

    【73】团→【74】全兴→【75】仁福

    【75】用清→福→元珪→【78】廷瑞

    【75】用清→进→义祥→【78】士志【79】子恺→【80】镛→【81】王弼

    仁福(1010--1092)与用清堂兄弟宋熙宁中编辑族谱

    廷瑞(11271210年)授将仕郎,由富饶迁松木转迁岩镇

    士志(11281204)            编宋谱

    士忠(1136)                1209年向子恺出示宗谱

    子恺(1172--1218)          1210年由富饶迁庐江

    镛(1200-1259)               1238年自庐江迁金陵  编谱未果

    王弼(1225---1287)           元谱编辑,有序

    廷瑞生卒年月不祥,士志生活年代(1128—1204年),廷瑞、士志均为用清公曾孙、少微第17世,距少微公(664--750年)生活年代有近500年,但距七十一世靖公迁富饶(955年)才七代,仅200年,年代不算久远。由于宋谱己失传,也没有留下二位修谱祖公写的序,估计他们做了一些家族的资料收集工作,可能不完整,连他们的父亲义祥、元珪公卒年也没记下来。但从61世到78世十七八代的传世、墓莹、官职、迁徒大部份都留下来了,尤其是少微公与巩公的唐谱序留下来了,这不能不说二位宋谱修辑祖公给我们后世留下的资料,为他们的后世王弼公修元谱提供了非常宝贵的资料条件。

    我手头没有元谱也没有见到有关元谱存世的信息,但根据元谱编辑的王弼序言及我所手头收集的几套谱、几位编集祖公的记载分析和了解。自北宋七十五世仁福公宋熙宁中(1073年)到再七十八世士志、廷瑞收集编辑到王弼编的元谱刻印1286年,历经200年。宋代仁福、廷瑞、土志公收集的宋谱资料由其弟士忠转交给王弼的祖父子恺,并由王弼的父亲镛公继续,镛公编辑未果,又由王弼公接力。王弼公的左台元谱是我们左台吴氏最可宝贵的家族资料。关于王弼公谱中有记载:公能绳其祖武继志述事虽生自庐江长自金陵累回新安搜访我靖公以下数代莹域既得乃修辑完固礼托坟邻又复载笔遍叩族人之门细询世系年甲生殁婚娶葬所囊之以归编成谱牒刊刻传送俾新安支裔有所矜式盖殚四十八年之心力而后成功既殁其子应丑以其事迹上之于朝于是得(束力)旌孝子并移牒新安故宅表其门闾云。从序和王弼生卒年月上知,王弼公18岁开始修谱,就达上了往返徽州编修宗谱的路程,1286年农历六月完成编印左台谱,一年后1287年七月在他67岁时就去世了。王弼公倾其一生之精力,历时四十八年,给徽州吴氏留下了这份宝贵的家族历史资料。那时王弼公祖父子恺公于1210年(38岁)由富饶迁庐江,其父亲镛公1238年又自庐江迁金陵,从士志起祖孙四代在不断迁徒中念念不忘祖先,完成了这一宗族历史大卷。

       王弼公编辑宗族历史,四十八年中,从金陵无数次回新安,搜访我靖公以下数代莹域,他从墓葬搜寻第一手资料,又叩拜族人之门,细询世系,生卒年月,婚娶,再汇集成卷。从金陵南京到徽州走旱路有700里,从长江新安江走水路近2000里,来回路途就要半个月,其精神可敬可叹!

    在左台谱中许多祖先条目中记载有王弼公留下的记录,如七十一世靖公条,靖淙长子后周世德显德二年(955年)乙卯与弟竦由休宁迁歙西,分居孝弟乡富饶(旧名玉泉)妻汪氏,葬二十都杨充口上穴,(金陵派八十一世孙王弼来新安寻访祖茔首得此穴时至元丙戌(1286年)五月十一日也)。这一条记载上看到,1286年农历五月十一日,王弼公寻到靖公墓,此时离先祖靖公去世有331年历十世了。

    由于有王弼公的努力,左台谱自六十一世以下,对每一祖公的墓莹记载得很祥细。

    下面是元谱序的今译版
     

    元  谱  序(译)

    王弼

    吴氏得姓於泰伯,泰伯为一世祖。与仲雍居住在勾吴,即今天的无锡梅里一带,周武王元年四月份伐纣西归,寻找泰伯仲雍的后人,发现仲雍曾孙周章已经在江苏建立了勾吴国,周武王因此就封周章为吴王。十九世季札被授封在延陵。三十一世芮,秦朝时封为鄱阳令,即今江西九江一带,秦未汉初助汉有功被汉高祖封为长沙王。於是后世子孙迁居新安即今徽州,人口支派繁多,到六十一世少微在唐朝做官,当上监察御史,居住在休宁石舌山。少微子吴巩是当时有名的文人,在唐开元年间封为中书舍人,他改石舌山为凤凰山,莲花湖为凤凰湖。六十九世晋有文化不愿入朝为官,死后也葬在凤凰山。今歙富饶、澄塘、休宁、婺源、绩溪、庐江诸族都是晋的后代。

       南宋绍兴庚辰年(1160)夏,曾祖父与曾伯祖父讨论修族谱事,编修成册,凡富饶派下面的吴族,排行、名字、科举、娶妻姓氏、坟葬地址,辈份代数,生辰年月,先世的源流,都要列上,后人一看就知道了。

    嘉熙戊戌(1238),先君(父亲)从庐江迁居到繁昌县,本族的伯公忠居住在芜湖时,己七十二岁了,经常与父亲谈及修编宗谱事,来年二月二十六日族伯取出了所传的祖谱,谱上讲授了吴氏出自於姬姓周太王,历秦汉以后,有一些遗漏,有些是考据分析,并非真实。父亲与族伯谈论宗族事时,我(王弼)就在他们旁边,至今历历在目、言犹在耳。以后家庭经常迁居搬家,家具什物遗失较多,此老谱也一时找不到了;再加上父亲去世,王弼我一个人孤陋无闻,但总记住曾祖父的遗愿,不敢忘记,也总记住父亲授讲的一些家族的大概。自已总是责怪自己,唯恐愧对祖先和天地,以后数年间多次往返新安故里,在山间松林、祖宗墓莹间清扫考察,去过祖居地歙县富饶、问政山多次,收集先辈们随笔记载,反复与宗亲门讨论,凡本族有人到建康(南京)的,我都一定拜访询问,再记载下来,前后四十八年,专注此事。乙酉年三月十一日,忽然在散佚中,偶然发现了族伯交给父亲的原本老谱,悲喜交集,於是会集编成册,仿效曲阜孔谱的格式。从周武王元年己卯周章受封吴王之月,至至元(元世祖年号)丙戌,凡二千四百有八年,按宗族派糸的起始,与宗族人一起,抄印成册分存,总耽心遗失。第二年五月一日,我携带此谱,再往新安故里,走遍各族之居住地请教老人,向他们作辑求拜,告诉其祖宗上世,再第二年六月以前,带上这本族谱,返归南京家中并刻印成书。

    虽然支派有别,但根源为一个,我都视之为一家人,但也恐世代遥远,相见如过路人,就是编此谱的理由,中间纪录,岁久裔繁,有详有简,但都是根据所采集的资料编印成册的,虽不是我的专长,已尽力了,由于条件所至,仅编成居住问政山的一支,澄塘、休宁等族,没能编入,将来宗族里有才能辈出之际,再来编辑,这是祖宗所希望的。峕至元丙戌(1286)六月,既望。

    进公宗金陵派王弼公柏墩支钦仪公二公殚尽辛勤会族编谱实有大功于宗族迄今赖之故二公之渊源一脉以及子孙悉照二公之谱详尽刊载以彰厥功

  • 左台吴氏丰溪派迁外世系(-)
    左台吴氏丰溪派迁外世系是根据河北大学收藏的清乾隆年间编制【新安歙西溪南吴氏世谱】手抄本整理。
          西溪南吴氏大宗谱【69】世光 为西溪南【1】世
    即:
    【1】为泰伯【69】世
    【17】为泰伯【86】世
    【25】为泰伯【94】世
    本迁外世系资料中西溪南吴氏最低辈份为西溪南【30】世即泰伯【99】世。
     
    一. 丰溪派【69】世 光 迁西溪南   
    【61】少微→【62】巩→【63】泉→【64】(王全)→【65】叔溱→【66】矩→【67】明&rarrrarr;
    【68】道隆→【69】光 迁西溪南
    光 原名晃行五道隆次子唐宣议郎咸通元年迁歙西溪南生于唐开化五年庚申妻项氏又汪氏生四子:阮、超、亹、昈。 
     
    一.丰溪派【69】世 光 迁西溪南   
    【9】一之(迁昌溪派)
    【5】仲原→【12】百七   迁孝丰县→
    【5】仲原→【13】翔隆 迁路口
    【5】仲原→【13】幼逹 迁鲍村
    【10】大和→【12】遇隆 迁向杲
    【10】自牧→【15】泰初 迁杨州关口
    【10】自牧→【13】朋寿 迁城中
    【10】自中 【17】祖荫(洪武间抄渂汉口)丶祖任(赦回 居池州)
    【10】自知→【13】坚 迁休宁夹源
    【10】自知→【10】起渭→【11】如钟(进士)
    【12】应卬→【13】显 越老次子继迁淳安县 顺治辛丑探花讳光是公后裔
    【10】大音→【17】秋童 (迁襄阳)
    【17】关住→【18】海  居襄阳卫
    【17】全德→【18】寄永→【19】怀本 字存仁迁无为州枣林沙
    【17】社住→【22】千寿 迁谈家桥
    【17】义端→【21】玄瑛(字良珮)迁临淸周→【22】龙阳(临清庠生)丶凤阳丶麟阳→
    【17】义端→【18】寿相→【19】仁贵→【20】宗本→【21】玄意(字良诚)迁临淸周→
    【22】孔阳(山东武举人)
    【17】义端→【23】滂  居临清
    【17】义端→【23】登明 仪邑庠生  
    【17】义端→【22】汉阳 字明  居杨州
    【17】义端→【22】登明 仪邑庠生
    【17】义端→【22】岐阳 字嶷之 迁荻港
    【17】义方→【18】谈保→【19】寄来→【20】宗泽→【21】衍正 谷城庠生
    【17】义方→【18】谈保→【19】寄来→【20】宗澜  居谷城
    【17】义方→【18】谈保→【19】寄来→【20】宗海→【21】文道 迁江西
    【17】义方→【18】寿师→【19】富来→【20】宗淮 迁谷城县杜家河
    【17】建老→【18】进淂→【19】景祥→【20】積仁(迁无为州东沙林)
    【17】建老→【18】进淂→【19】景祥→【20】積善 迁谷城县杜家河
     
    【17】寿初→【18】善祥→【19】显通→【20】瑞庆→【21】秉宗→【22】佑孙 迁赣州府
    【17】寿初→【18】善安→【19】显贵→【20】秉良→【21】崇满  居柳子巷 
    【17】寿初→【18】善安→【19】显贵→【20】秉源 迁邳州
    【17】寿初→【21】崇泾→【22】弘宠→【23】可让  居蘓州
    【17】寿初→【21】崇栅(字佩之) 居临清→【22】弘鸿(东昌庠生)→
    【17】寿初→【21】崇栅(字佩之) 居临清→【23】弘鹄 荣昌庠生【24】可量 临淸庠生 
    【17】寿初→【21】崇尚  居淮南
    【17】寿初→【23】弘进 迁淮安 
    【17】寿初→【23】弘柏 迁团凤
    【17】寿初【25】文燿 淮安庠生
    【17】正初→【23】弘耕 德化庠生
    【17】正初【25】观序  居江南
    【17】任初→【23】弘安  居淮安【25】会 (淮安庠生)介 愈(淮安庠生)
    【17】任初→【21】崇泽  居淮安丶崇滢  居淮安
    【21】岩庆  居长林杜
    【22】正通   迁归德府牛家集
    【22】廷汉   迁竹山县
    【17】高师→【23】昭  居景德镇
     
    【17】亥奴→【23】祀 (迁归德府)槃 ( 居临清) 
    【17】亥奴→【23】应宇( 居临清)
    【17】亥奴→ 【22】仲暹 仲迅 二人 居谷城县
    【17】亥奴→【23】义和(任南京东城兵马司吏目→【24】任達丶任道丶任远丶仛适丶仛通
    【17】亥奴→【23】嘉謨 南定县庠生 →【23】义晖【24】任隆
    【17】亥奴→【23】嘉言(临淸岁贡)→【24】际春(临清庠生)丶际明(临清庠生)
    【17】亥奴→【21】禄先  居呈坎
    【17】亥奴→【21】辅祐 迁十八都吴家坞
    【17】亥奴→【24】淑明    居句容
    【17】亥奴【25】进忠 进孝  居天津卫
    【17】庭芳→【22】尚璊    居杨州 
    【17】桂芳→【23】希周(杨州庠生)→【23】希简丶煥(应天庠生丶徽州府教授)
    【23】光先   杨州庠生
    【23】正伦   松江府庠
    【17】桂芳→【23】正名丶正业  居杭州【23】正乐  居杭州
    【17】桂芳→【23】正蒙 杭州庠生→
    【23】惟一(杭州庠生)丶惟诚(钱塘庠生)丶惟显(仁和庠生)
    【17】桂芳→【23】应明 字以诚 万历乙卯举人丙戍科进士江西安福知县
    【25】开诚 山东庠生
    【17】燿祖→【22】汝敕  居河南
    【17】伯寿→【21】鰲(寿九十三 居杨州)
    【17】铁驴→【22】茂祥( 居寿州)→【23】周(迁浒墅关)
    【17】铁驴→【20】福海( 居淮西)
    【17】继祖→【21】玄赋(迁京师)
    【17】继祖→【21】一贯(迁宁国县)
    【17】继祖→【23】永瑞丶永祯(二人 居淮)
    【17】继祖→【22】荣球( 居杭州)
    【17】继祖→【20】崇禧丶崇祯(迁湖广)
    【17】有庸→【23】建( 居松江府)丶肃( 居杭州) 丶 书【24】拱辛( 居安丰场)
    【17】有庸→【22】善澜 ( 居杭州)
    【17】有余→【23】堯臣( 居庙湾合家凤潮飘沒)【24】梦诗( 居上元县)
    【21】文胜 ( 居杨州)
    【17】有余→【23】国臣(迁归德府宁陵县)→【24】梦斗(归德庠生)
    【17】有余→【21】文简 (迁西梁山)
    【17】有余→【21】文晞 (迁蘓州) 文礼 (迁杭州)
    【17】有余→【21】文崇 (迁徐州)
    【17】有余【25】起周(迁临清)
    【17】有余→【22】富越 (迁黄洛河)
    【17】有余→【22】富真 (迁西梁山)
    【17】有余→【22】富棠(迁顺天府)
    【17】有余【25】起徵(迁杨州)
    【17】有余【25】梦弼(迁瓜州)
    【17】有常→【23】正演 (倡修仪征渡)
    【17】有常→【23】正庆 (鸿昈寺庠班)→【24】可俭( 居桐城顺安镇)
    【17】有常→【23】正位( 居杭州)
    【17】有常→【22】元级( 居淮安)
    【17】有常→【24】时英(监生丶河南布政司理文) 时芳(附监生丶六南霍庆府判)
    【17】有常→【24】时修(监生儒林郎丶南京光禄寺署已)
    【17】有常→【24】时彦(杨州庠生)
    【17】有常→【24】时良(迁饶州府东关茅园)
    【17】卜彦→【18】远庆→【19】武麟(迁东流香口)
    【17】鲁荫→【23】當駟( 居苏州)丶當骅( 居杭州)→【24】时良(迁饶州府东关茅园)
    【17】鲁荫→【20】泰弘( 居江西)【22】→存性→【23】蒸( 居严州)
    【17】鲁荫→【24】廷龙( 居杨州)
    【17】得进→【20】道保(益州典膳)→【21】蒙蘐( 居杭州) 兰蘐( 居祁门)蘐( 居杭州)
    【17】得进→【22】鐩( 居张湫)→【23】邦洪→【24】世和(临淸庠生)
    【17】得进→【22】邦洲 ( 居孝感县)
    【17】鲁荫→【23】世昌(仪征庠生)
    【17】鲁荫→【22】邦淮 ( 居仪征)
    【17】鲁荫→【21】镗 ( 居仪征)
    【17】得让→【22】詠 ( 居杨州)
    【17】鲁荫→【21】荣锡(监生广州府推亊)\
    【17】鲁荫→【20】庆祥 (益州典善)
    【17】鲁荫→【21】应礼( 居安东县)
    【17】鲁荫→【21】应芳( 居承天府) 应芝( 居杭州)
    【17】鲁荫→【22】世爵( 居全椒)
    【17】稷童→【21】栁( 居杨州)→【21】邦清 (监生丶任九江府经略)
    【17】稷童→【21】杭( 居卞梁)
    【17】稷童→【20】道祥( 居临淸)
    【17】稷童→【20】道瑞 ( 居杭州)
    【17】文昭→【22】元仕( 居杨州)
    【21】玄有→【22】同軏( 居杨州)
    【17】蒲芳→【21】文鬴( 居杨州)【21】域→【22】邦行( 居杨州)
    【17】蒲芳→【21】文藻( 居临淸)【22】邦俊→【23】守学 ( 居南京任四川理问)
    【17】蒲芳→【23】邦镇 (迁运漕)
    【17】蒲芳→【23】光祖( 居淮西)
    【17】蒲芳→【23】继贤(杨州生员)
    【17】蒲芳→【20】道理( 居武昌府) 道敬( 居黄岗县)
    【17】象先→【22】廷芳( 居杨州)
    【17】得泽→【20】怀信( 居含山县东关镇)
    【17】得泽→【22】廷柒( 居杨州)
    【17】得泽→【22】廷模( 居仪征)
    【17】得泽→【22】廷杲丶廷东(兄弟 居北京)
    【17】得泽→【22】世济丶世炳(杨州生员)
    【17】得泽→【21】福满丶福沼 (兄弟 居淮西)
    【17】得泽→【22】廷集丶廷楼(两人 居淮西)
    【17】昴→【18】伯亮 ( 居普定卫)
     
    【17】添祥(寿官一百七岁)→【21】鋼( 居铜城庙)
    【17】添祥【25】之(王贵)(迁舒城县)
    【17】添祥→【21】鐄 (迁舒城闸镇)
    【17】添祥【25】之班(南京入旗)
    【17】添祥→【20】乔龄( 居含山铜城庙)
    【17】添祥→【21】镐(含山岁贡丶任开建县教谕 居含山三汊河)丶铸( 居含山三汊河)
    【17】添祥→【24】文蔚(山东滨州別贺)【25】之芳(创含邑宗祠)
    【17】添祥→【24】文光(儒士丶 居江宁)
    【17】添祥→【22】江( 居运漕镇)
    【17】添祥【20】尧龄丶舜龄(兄弟 居松江)
    【17】添德→【21】凤毛(宜春县丞)
     
    【22】敏明→【24】洪都( 居南京)
    【17】添德→【22】敏惠(临清庠生)丶敏闻(济宁庠生)
    【17】添德→【24】玉麟 ( 居北京)
    【17】添德→【24】洪任 (入广东)
    【17】添德→【23】宅伟( 居杨州)
    【17】兆德→【24】孔傅( 居桐庐)
    【17】兆德→【23】慈衍(武英殿中书)→【24】孔遴(益阳县函)
    【17】兆德→【23】昙衍(宁远都司)
    【17】兆德→【23】一衍(广东经历)
    【17】兆德→【24】孔梀( 居河南)
    【17】兆德→【21】立已 ( 居松江)
    【17】兆德→【23】亮(杨州庠生丶 居江西)
    【17】欢保→【22】一友 ( 居澛巷)
    【17】欢保→【21】祥( 居阳察铺)【21】助( 居淸函溪)【21】祥( 居上洪溪)
    【17】庆祖→【24】国允 (杨州庠生)
    【17】庆祖【25】惟能( 居王山县)
    【17】庆祖→【24】国利丶国完 ( 居常山县)
    【17】庆祖→【23】尚义 (广东揭阳主薄)
    【17】庆祖→【22】继隆(正德甲戍进士南京吏部员外郎) →【23】尧京丶尧嬊 (顺天生员)
    【17】庆祖→【22】崇诏( 居芜湖)
    【17】庆祖→【22】从周(广平生员)
    【17】庆祖→【21】滿孙(候门教读)→【23】宁老 ( 居狄港) (生员)
    【17】蕃祖→【21】大弁→【22】九思(临清庠生)
    【17】蕃祖→【21】大章( 居岩镇)
    【17】蕃祖→【21】大有( 居淮西)
    【17】蕃祖→【23】履中(杨州庠生)
    【17】蕃祖→【21】大礼( 居安丰)
    【17】蕃祖【25】郎生( 居汉口) 上生( 居荆州)
    【17】韶童→【21】世勋(仁和生员)丶世臣(仁和生员)
    【17】韶童→【23】献玮(河南生员)【25】麟孙(河南生员)
    【17】韶童→【23】献璋(山东庠生)
    【17】韶童→【23】献策(杨州庠生)
    【22】子朝→【24】绮(江都庠生丶顺治间任兵部丶浙江湖州知府)
     
    【17】玄恩→【18】禧宁→【19】宗顺→【20】岩芳(迁西梁山)
    【17】玄恩→【24】廷策(临淸庠生)
    【17】玄恩→【24】廷簠(深州庠生)
    【17】玄恩→【24】廷简(深州庠生崇祯戉辰进士仛翰林院庶士山东济南道)
    【17】玄恩→【18】秀宁→【19】積顺→【20】胜芳(迁和州)
    【17】玄恩→【18】秀宁→【19】富顺→【20】正芳→【21】自有(滨州同知)
    【17】玄恩→【18】秀宁→【19】允顺→【20】声芳(迁和州) 群芳(迁和州)
    【17】玄恩→【18】秀宁→【19】允顺→【20】声芳(迁和州) 群芳(迁和州) 廷芳(迁和州)
    【17】玄恩→【18】冕住→【19】武顺→【20】万芳→【21】自和【22】良梓(杭州庠生)
    【17】玄恩→【18】冕住→【19】武顺→【20】万芳→【19】暁芳丶情芳(俱迁江西)
     
    【17】鲁焘→【23】土忠 (监生万历丙午举人昌化知县升商州知州)
    【17】鲁焘→【22】良价(监生丶靑州都司断亊)丶良修( 居杭州)
    【17】鲁焘→【22】良舫(监生丶广东布政司经历)
    【17】鲁焘→【22】良舸(益州典膳)→【23】土彦 (监生万历壬辰进土丶)
    【17】鲁焘→【22】良舰→【22】一贯丶一鹤(皆 居杭州)
    【17】鲁焘→【18】寿政→【19】有才→【20】伟芳→【21】自明(贡元河南永县知县)→
    【17】鲁焘→【22】良涟(迁归德府)→【23】知復→【24】三魁 ( 居永成县)
    【17】鲁焘→【22】良玑(医官丶迁归德府)
    【17】鲁焘→【24】士充 (杨州庠生)
    【17】鲁焘→【23】一绪(迁河南)
    【17】鲁焘→【18】寿宁→【19】有余→【20】名芳(和州吏目)→【21】自宠( 居和州)→
    【17】鲁焘→【18】寿宁→【19】有政→【20】伸芳(教谕)→【21】自贤( 居和州)→
    【17】鲁焘→【18】寿宁→【19】有政→【20】伸芳(教谕)→【21】自勉( 居和州)→
    【22】良宧→【23】一新(万历乙未进土丶永明县知县)
    【17】鲁焘→【18】寿宁→【19】有政→【20】伸芳(教谕)→【21】自勉( 居和州)→
    【22】良宷→【23】一修 →【24】士琏(杨州庠生)
    【17】鲁焘→【22】良宝 (迁淮西)
    【17】鲁焘→【18】寿宁→【19】有政→【20】伸芳(教谕)→
    【17】鲁焘→【21】自节( 居贵池)
    【17】鲁焘→【21】自正( 居全椒)
    【17】鲁焘→【21】自周( 居全椒)
    【17】鲁焘→【21】自敏( 居青溪)
    【17】鲁燿→【20】秀芳(长女适上里殷正茂官至户部尚书)→【23】明宰( 居东台)
    【17】鲁燿→【24】士盛( 居南京)
    【17】鲁燿→【21】自俌→【22】良时( 居杭州)→
    【17】鲁燿→【22】良农( 居杨州)→
    【17】鲁燿→【22】良农( 居杨州)→【23】其愚→【24】文明(仪征庠生)
    【20】邑芳→【21】自贵( 居杨州)→【22】良衢(杨州庠生)
    【17】鲁熖→【20】浩芳(迁含山)
    【17】鲁熖→【21】自啟(迁含山)
    【17】鲁熖→【21】自耕 (迁杭州)
    【17】鲁熖→【21】自读丶自樵(二人迁黄池停头镇)
     
    【17】庆延→【18】福永( 居淮西)
    【17】庆延→【18】带显→【19】兴和→【20】志芳( 居和州)
    【17】春庆→【22】良际(鸿胪寺序班)→【23】淮寅(监生江山县丞)
    【17】春庆→【23】淮召( 居全椒)
    【17】春庆→【22】良隆( 居安庆)
    【17】春庆→【18】福应→【19】余童(迁襄阳)
    【17】麟师→【24】始蕴(锦衣卫武举崇祯辛未进士吴松游击)
  • 安徽桐城麻溪吴氏世系源流


    太一公,泰伯八十六世孙,生活在宋元时代(1279)年左右,休宁长丰人,宋元之季从徽州休宁迁桐城麻溪河畔开基,(今枞阳县钱桥), 保障一方,时人称为总辖。太一生两子应真丶天佑,曾孙---行丶信丶相保分为东丶西丶麻溪长丰三大派,麻溪东股又分为麻溪东一股丶麻溪东二股,其后人非常繁盛,目前约衍至泰伯一百一十世,族裔以十万计,总称为桐城麻溪吴,是左台吴氏重要一脉。
         自元明以后,桐城吴氏英杰辈出,以麻溪吴氏为最。
     
    莲塘派翊公支下【71】世 翊    世居休宁凤湖街
    【61】少微→【62】巩→【63】泉→【64】(王全)→【65】叔溱→【66】矩→
    【67】明→【68】道隆→【69】晋→【70】淙→【71】翊    世居休宁凤湖街
     
    莲塘派翊公支下【77】世 瑾 居休宁长丰
    【71】翊→【72】景安→【73】潜→【74】祐→【75】文钦→【76】锷→
    【77】瑾 长丰支祖

                            莲塘派翊公支下【86】世 
    太一 自休宁长丰迁入桐城麻溪(今枞阳县钱桥)
    【77】瑾→【78】仲诚→【79】仁祐→【80】演→【81】道琳→
                   【82】宗興→
    【83】仁政→【84】仲华→【85】璘→
                   【86】
    太一      自休宁长丰迁入桐城麻溪
                    太一  磷子字恩光於宋末自休宁长丰迁入桐城麻溪(今枞阳县钱桥)开基,
               为麻溪一世祖也,娶 氏生子二:应真,天佑
     
    莲塘派翊公支下【90】世 礼(为麻溪东一股始祖)
    【77】瑾→【78】仲诚→【79】仁祐→【80】演→【81】道琳→
                  【82】宗興→
    【83】仁政→【84】仲华→【85】璘→【86】太一
                 
    【87】应真→
    【88】受一(自性)→【89】行→【90】礼(为麻溪东一股始祖)
     
    莲塘派翊公支下【90】世 宜(为麻溪东二股始祖)
    【77】瑾→【78】仲诚→【79】仁祐→【80】演→【81】道琳→
                  【82】宗興→
    【83】仁政→【84】仲华→【85】璘→【86】太一
                  
    【87】应真→
    【88】受一(自性)→【89】行→
                  【90】宜(为麻溪东二股始祖)
     
    莲塘派翊公支下【89】世 信(为麻溪西股始祖)
    【77】瑾→【78】仲诚→【79】仁祐→【80】演→【81】道琳→
                  【82】宗興→
    【83】仁政→【84】仲华→【85】璘→【86】太一
                 
    【87】应真→
    【88】受一(自性)→【89】信(为麻溪西股始祖)
                   信  (麻溪西股始祖)受一次子,娶氏生子六:乐、射、数、御、俊、敏
     
    莲塘派翊公支下【89】世  相保 桐城迁返休宁长丰
    【77】瑾→【78】仲诚→【79】仁祐→【80】演→【81】道琳→
                   【82】宗興→
    【83】仁政→【84】仲华→【85】璘→【86】太一
                  
    【87】天佑→【88】汉仁→
    【89】相保  桐城迁返休宁长丰
     
    莲塘派翊公支下【97】世  用元 居桐麻溪官圩头为桐城麻溪长丰股
    【77】瑾→【78】仲诚→【79】仁祐→【80】演→【81】道琳→  
                   【82】宗興→【83】仁政→【84】仲华→【85】璘→
                   【86】
    太一→【87】天佑→【88】汉仁→【89】相保
                  (中间世系待考)【97】用元
                    用元    相保八世孙,有功名封中丞,再迁居桐麻溪官圩头。
                 与复迁留长丰宗亲合股 另立桐城麻溪长丰股谱系
     
  • 二侯吴氏统宗世系

    (泰伯1世——泰伯85世)
    吴氏求真
    二侯者,明初元勋江阴侯吴良、靖海侯吴祯也。二侯吴氏乃泰伯开氏,仲雍传代,延陵正宗,左台分支,兴隆世家,江阴望族。

    二侯吴氏现分居皖、苏、鲁、川诸省,据各地宗支宗谱与考证资料载:

    1、吴良长子吴高支以安徽省蚌埠市吴小街吴氏为主干,字辈为……玘、廷、得、天、一、世、自、文、德、登、以、星、绪、若、锡、昌、延、子、本、传……。

    2、吴良次子吴佾(寿安)支以江苏省江阴市后栗吴氏为主干,字辈自泰伯八十七世起为:海、庭、瑞(宽)、(90世单名)彦、日、(93世单名),秉、道、中、宗、承、尚、德,文、明、显、世、振、纲、常,培、育、贤、才、正、经、纬,……。

    3、吴祯长子吴坚支以山东省费县东流吴氏为主干,字辈自泰伯九十世起为:尚、光、裔、如、弘、克、士、敬、清、广、保、恩、庆、启、育、健、续、传、衍、康、春、明、成、尉、景、耀、德、显、容、扬……。

    4、吴祯次子吴忠后裔居安徽省固镇县湖沟镇岳北村吴禅堂。

    (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县吴沟吴氏待考。)

    5、吴祯三、四、五子吴端、吴洪、吴十,为避免胡惟庸案株连,于洪武二十三年举家迁往舒城石岚冲(现安徽省舒城县河棚镇),易姓为巢,改名为朝二、朝愷、朝怀,为吴巢氏二世祖。石岚冲吴巢氏字辈自泰伯八十六世起为:朝、恒、世、宗,曰(兴)、潮、金、公,凤、惟、成、国,永、正、尚、应,德、礼、兴、家,善、良、昌、盛,景、泰、祥、开,积、仁、余、庆……。

    二侯吴氏统宗世系以圣祖泰伯为一世,江阴侯良、靖海侯祯列八十五世。吴氏谱系,版本各异,姑且一系各表,留下诸家争鸣、深入考证的充分空间。



    二侯吴氏统宗世系图





    [转载]二侯吴氏统宗世系



    [更多详情]
  • 又一西溪南与《金瓶梅》关系的印证

     学者潘志义研究西溪南与金瓶梅的关系,是从《金瓶梅》中涉及的建筑、物产、用具、方言、园林、盆景、戏曲、风俗、商帮、饮食、医学、画派等等来看,明显地,都有徽州的影子,只要认真研读一下《金瓶梅》,就能发现该书的很多描写,都与徽州有着密切关联。尤其是语言,没在徽州生活过的人,就不可能有那样的语言风格。
         最近看到一份西溪南吴氏宗族资料,自明开始,西溪南有众多吴氏商人在金瓶梅主人生活的地方---山东临清经商居住丶读书入功名至仕,这进一步佐证了潘先生的论断。
    【21】吴玄瑛(字良珮) 迁临淸周
    【22】吴龙阳(临清庠生)
    【21】吴玄意(字良诚) 迁临淸周
    【22】吴孔阳(山东武举人)
    【23】吴滂居临清
    【21】吴崇栅(字佩之) 居临清
    【22】吴弘鸿(东昌庠生)
    【21】吴崇栅(字佩之) 居临清
    【23】吴弘鹄 荣昌庠生
    【24】吴可量  临淸庠生  
    【23】吴祀  (迁归德府)
    【24】吴槃  (居临清)  
    【23】吴应宇(居临清)
    【23】嘉言  临淸岁贡丶任湖州通判
    【24】吴际春(临清庠生)
    【24】吴际明(临清庠生)
    【25】吴起周(迁临清)
    【22】吴敏惠(临清庠生)
    [更多详情]
  • 西溪南吴氏大宗谱中有多处记载“割股疗亲”的孝子

     在翻看歙县西溪南吴氏大宗谱中有多处记载     “割股疗亲”的孝子,现摘编几例



          “割股疗亲”,应最早源于《史记》“割股奉君”的故事:晋文公重耳流亡时,因钱银被部下盗走,无钱购食,饿不能行,介子推就割股肉给重耳充饥。唐朝陈藏器《本草拾遗》写道:“人肉可以治病”。以后就传开。从唐宋之后成为讲孝道的例子,如《宋史》:“上以孝取人,则勇者割股,怯者庐墓。”在小说《镜花缘》27回、《隋唐演义》34回都写有“割股疗亲”的故事,最典型的是《二十四孝》一书。

           古人的这种做法,在今人看来不可思议。古人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无外乎两个原因:一是因为,“孝”是中华民族最高的道德准则之一;而且在古代,又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认为天下稳定在于“仁”,而仁的根本是“孝悌”。所以在汉代,选拔国家干部的制度——举孝廉,都是把“孝”放在第一位的。可见“孝”,在当时人们的观念里,价值地位有多高了。所以,元代人郭居敬辑录了二十四孝那样虚伪可笑的故事,用来宣扬孝道也就不足奇怪了。二是因为当时的人们没有科学常识,不懂医理,迷信天人感应的说教。人肉煮粥给患病的亲人吃,怎么会感动上天?怎么会有疗效? 
           其实,我觉得我们的民族,从古至今,一直都具有一种特别的秉性。什么秉性?就是一种观念如果被社会过分的宣传,就会成为一种价值观,而这种价值观,往往就被我们的社会推崇到极致——古人的孝道,“割股疗亲”是例证
     
    [更多详情]
    •   树有根,水有源,左台吴氏的根在新安,在徽州,在休宁,在烟柳湖衅,在凤凰山边。自我二十年前,看到左台吴氏大宗谱那时起,我就在寻找祖公少微墓,曾到凤凰山边寻访过,但未果,这种愿望随着年龄的增大,愈发强烈,这不仅是我一个少微子孙的愿望,也是二百万左台吴氏后人的愿望,这种愿望在丁酉年五月十七日实现了,在这一天,少微祖公墓碑重立了!
         五年前,客居湖南长沙的左台后裔砾星宗亲邀我与同住湖南的仁清丶吴琳丶晓乐宗亲在合肥相见,见面时才知道吴琳宗亲十几年前一直在探访丶寻找少微祖公墓地,并有了初步结果。我和砾星丶仁清丶晓乐丶吴琳五位宗亲一拍即合,立即成立“少微文化研究会筹备组”,当场我和晓乐宗亲各出五千元交给吴琳宗亲回休宁组织此事,委托他确定祖墓地址和立碑事宜。吴琳宗亲没有辜负大家的重托,走访当地老者,请来台湾的风水大师,最后确认了墓址,为我们今年的祖碑重立立了第一功!                                
         少微祖公墓碑的重立,得到了年已九旬居住京城的吴象老的支持和鼓励,为我自费编印的“左台吴氏迁徙考”书写了序。三年前即二0一四年冬季,砾星宗亲组织了首届左台宗亲会,百多位散居六邑的左台后裔在休宁祖地,在祖公墓前叩首谟拜,这是历近七十年来后的第一次为少微祖公上坟!                                                     二0一六年冬,我与砾星丶小明及居住祖地的志贤宗亲等在休宁向同是左台后裔的学忠县长汇报了二百万左台后裔在祖公墓前重立碑文和宏扬少微文化的意愿,得到了他的理解和支持。半年来,祖地宗亲在志贤丶吴彥的策划丶努力下,在全国各地宗亲的募资支持下,终于实现了二百万少微后裔重立墓碑的愿望!      
    •  


















    •    最近贵州宗亲送我一套他们的吴氏宗谱,是从休宁吴田於明代迁往贵州的,这套宗谱奇就奇在是一套断代谱,从泰伯到43世吴资,吴资生活年代为东汉汉桓帝明期即(132年—167年),而迁贵州的开化十八世文远公是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 ,往上朔迁开化桠山开化一世祖应在1000年左右,即北宋年间,也就是说有850年约30世沒有记载,沒有记载断代,是修谱时发生战乱,烧毁中间之部份,仅抢救两头的大部份。贵州宗亲在淸代雍正及近代多次修谱中虽经多次寻找本支老谱,以达完整,但因当时信息不灵,沒能如愿,仍然为断代谱,所以他们的传世世系自泰伯到民国年间仅88代,比我们少30代。
           虽然断代,但这种求真求实的精神编出的这一套吴氏宗谱可谓是我们徽州吴氏宗谱中的一支奇葩!
           查休宁地名及明代新安名族志,休宁有两处吴田,本支吴田吴氏在休宁南45里,我们这次恳亲聚会参观的休宁吴鲁衡罗盘博物馆所在的万安吴氏与吴田吴氏为同宗同派!
           隨着近年来的信息发达,有可能会发现休宁吴田吴氏其他宗有完整世系。
          贵州省吴昌海提供的吴氏家谱字辈:
       “权世应登国镇天,站在万代永昌龙。”这是他们的字辈,希望能够从安徽寻找到对应得上的谱。






       

       
    湖南吴氏

    在线客服

    业务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又叩拜族人之门,细询世系,生卒年月,婚娶,再汇集成卷。从金陵南京到徽州走旱路有700里,从长江新安江走水路近2000里,来回路途就要半个月,其精神可敬可叹!

    在左台谱中许多祖先条目中记载有王弼公留下的记录,如七十一世靖公条,靖淙长子后周世德显德二年(955年)乙卯与弟竦由休宁迁歙西,分居孝弟乡富饶(旧名玉泉)妻汪氏,葬二十都杨充口上穴,(金陵派八十一世孙王弼来新安寻访祖茔首得此穴时至元丙戌(1286年)五月十一日也)。这一条记载上看到,1286年农历五月十一日,王弼公寻到靖公墓,此时离先祖靖公去世有331年历十世了。

    由于有王弼公的努力,左台谱自六十一世以下,对每一祖公的墓莹记载得很祥细。

    下面是元谱序的今译版
     

    元  谱  序(译)

    王弼

    吴氏得姓於泰伯,泰伯为一世祖。与仲雍居住在勾吴,即今天的无锡梅里一带,周武王元年四月份伐纣西归,寻找泰伯仲雍的后人,发现仲雍曾孙周章已经在江苏建立了勾吴国,周武王因此就封周章为吴王。十九世季札被授封在延陵。三十一世芮,秦朝时封为鄱阳令,即今江西九江一带,秦未汉初助汉有功被汉高祖封为长沙王。於是后世子孙迁居新安即今徽州,人口支派繁多,到六十一世少微在唐朝做官,当上监察御史,居住在休宁石舌山。少微子吴巩是当时有名的文人,在唐开元年间封为中书舍人,他改石舌山为凤凰山,莲花湖为凤凰湖。六十九世晋有文化不愿入朝为官,死后也葬在凤凰山。今歙富饶、澄塘、休宁、婺源、绩溪、庐江诸族都是晋的后代。

       南宋绍兴庚辰年(1160)夏,曾祖父与曾伯祖父讨论修族谱事,编修成册,凡富饶派下面的吴族,排行、名字、科举、娶妻姓氏、坟葬地址,辈份代数,生辰年月,先世的源流,都要列上,后人一看就知道了。

    嘉熙戊戌(1238),先君(父亲)从庐江迁居到繁昌县,本族的伯公忠居住在芜湖时,己七十二岁了,经常与父亲谈及修编宗谱事,来年二月二十六日族伯取出了所传的祖谱,谱上讲授了吴氏出自於姬姓周太王,历秦汉以后,有一些遗漏,有些是考据分析,并非真实。父亲与族伯谈论宗族事时,我(王弼)就在他们旁边,至今历历在目、言犹在耳。以后家庭经常迁居搬家,家具什物遗失较多,此老谱也一时找不到了;再加上父亲去世,王弼我一个人孤陋无闻,但总记住曾祖父的遗愿,不敢忘记,也总记住父亲授讲的一些家族的大概。自已总是责怪自己,唯恐愧对祖先和天地,以后数年间多次往返新安故里,在山间松林、祖宗墓莹间清扫考察,去过祖居地歙县富饶、问政山多次,收集先辈们随笔记载,反复与宗亲门讨论,凡本族有人到建康(南京)的,我都一定拜访询问,再记载下来,前后四十八年,专注此事。乙酉年三月十一日,忽然在散佚中,偶然发现了族伯交给父亲的原本老谱,悲喜交集,於是会集编成册,仿效曲阜孔谱的格式。从周武王元年己卯周章受封吴王之月,至至元(元世祖年号)丙戌,凡二千四百有八年,按宗族派糸的起始,与宗族人一起,抄印成册分存,总耽心遗失。第二年五月一日,我携带此谱,再往新安故里,走遍各族之居住地请教老人,向他们作辑求拜,告诉其祖宗上世,再第二年六月以前,带上这本族谱,返归南京家中并刻印成书。

    虽然支派有别,但根源为一个,我都视之为一家人,但也恐世代遥远,相见如过路人,就是编此谱的理由,中间纪录,岁久裔繁,有详有简,但都是根据所采集的资料编印成册的,虽不是我的专长,已尽力了,由于条件所至,仅编成居住问政山的一支,澄塘、休宁等族,没能编入,将来宗族里有才能辈出之际,再来编辑,这是祖宗所希望的。峕至元丙戌(1286)六月,既望。

    进公宗金陵派王弼公柏墩支钦仪公二公殚尽辛勤会族编谱实有大功于宗族迄今赖之故二公之渊源一脉以及子孙悉照二公之谱详尽刊载以彰厥功

  • 左台吴氏丰溪派迁外世系(-)
    左台吴氏丰溪派迁外世系是根据河北大学收藏的清乾隆年间编制【新安歙西溪南吴氏世谱】手抄本整理。
          西溪南吴氏大宗谱【69】世光 为西溪南【1】世
    即:
    【1】为泰伯【69】世
    【17】为泰伯【86】世
    【25】为泰伯【94】世
    本迁外世系资料中西溪南吴氏最低辈份为西溪南【30】世即泰伯【99】世。
     
    一. 丰溪派【69】世 光 迁西溪南   
    【61】少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