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溪派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左台五派 > 丰溪派

昌溪吴氏历史人物

作者:徽州老吴整理 发布于:2014-10-23 10:38:06 点击量:

政廉官清 吴仕昭

吴仕昭(1352—1388),字仁师,号清隐道人,太湖吴氏九世孙。洪武17年(1384)年钦选进士,擢授承直郎,任刑部主事。因辅政有房,陞授承德郎,明太祖朱元璋御赐“第一世家”匾以旌其功。

仕昭公在广东任职时,为官清廉,体恤民情。时广东因战乱,天灾、瘟疫,百姓死亡不少,他如实直谏皇帝,触怒朱元璋,朱下旨斩首,经百官上疏求情,才改判发配充军。戊辰年十月十日,仕昭公含愤自缢,享年36岁。后明成祖为之平反昭雪。

仕昭公还是一位著名的画家和诗人,画作《昌溪清隐图》价值连城。

经学大师 吴承仕

吴承仕(1884—1939),名大旺,字检斋,24岁参加举贡会考,被取为一等第一名(与“状元”等同),钦点大理院主事。民国以后倾心教育事业和经学研究,任中国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国文系主任。他不仅是闻名国内外的经学大师,而且是中国第一位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经学的知名学者,并于1936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他还是“一二·九”爱国运动的组织者之一。

承仕逝世后,延安各界为其举行哀悼大会,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亲撰挽联、挽词以志哀悼。

歙南首富 吴炽甫

吴炽甫(1847—1929),字世昌,著名茶商,歙县南门首富。炽甫经营茶叶,集收购、加工、窨制、批发、零售于一体,分工明确,布局合理,经营范围遍及皖、浙、苏闽、赣、鄂、辽、京、津诸省市。仅在北京的茶庄就有吴恒瑞、吴祥瑞、吴星聚、吴源成、吴德润、吴肇祥等茶号,吴炽甫一举成为歙县(也是全国)最大的内销茶商,徽商中称他为“炽甫老大”。

炽甫经营茶叶积累了资本以后开始涉足实业,在汉口开办牙刷厂、百货公司,在扬州开办盐行,总资产在千万元以上。

炽甫关注公益事业,曾捐4000银元重修昌溪泰昌桥、资助创办昌溪复兴小学,在昌溪购地70亩,以其租息资助族中贫困子弟读书。

多彩人生 吴云栋

吴云栋(1893—1961),字良臣,号灶仆,乡人尊称他为老良。

良臣18岁时,随父南下福州经营茶叶,创办了茶叶精制厂,窨花厂,开设了“同兴”茶庄,将武夷岩茶、铁观音等乌龙茶源源销往北京、汉口等地,生意红火,声誉鹊起。

良臣在屯溪购置房屋百余间,以其租金在家乡合股创办“树德堂”、“保生堂”两片药店,贫困户可免费点药。

上世纪二十年代末,与吴承仕、吴炽甫等有识之士创办“歙县私立昌溪复兴小学”,被公推为首任校长。

良臣年老时在家乡行医看病,救死扶伤,口碑颇佳。

德政双馨 吴大楠

吴大楠(1781—1859),号怡园,诰封奉直大夫,晋赠中宪大夫,为官清廉,政绩卓著。

怡园公在家乡构建家塾“杏花书屋”(大哥吴大冀构建“桃花书屋”,二哥吴大构建“梅花书屋”,珍贵碑刻现藏新安碑园),供族中子弟读书,贫困者免费就读,还接济粥饭。

怡园公夫妇七旬寿诞时,理财家王茂荫代表朝中十二名高官为之撰千余字的祝寿辞,其墨宝珍藏于昌溪。

咸丰六年(1856年)御赐“七叶衍祥”匾以旌其闾。
 

武术先驱 吴志青

吴志青(1887—1951),原名吉安,近代中国武术界领军人物。

志青早年参加同盟会,响应武昌起义,参加光复上海的战斗。1918年,他发起创建“中国武侠会”(后改名“中华武术会”),首倡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当选为中国体育研究会会长,孙中山勉以“努力进展以培养革命势力至组合”,孙又亲为中华武术会题“尚武楼”匾。1924年参加国民革命军,随孙中山北上,任第五军参议兼武术总教练。抗战期间,去各地组织军运。

1942年,志青受聘任西南联大体育系教授,并担任李公朴、闻一多等人的武术导师。在第五届远东运动会上表演中华武术,好评如潮。他撰写发表的武术专著多达23种。

画坛名流 吴淑娟

吴淑娟(1853—1930),字杏芬,著名画家,工山水花鸟。

淑娟所绘的《百花图》深受国画界大师的赞扬,吴昌硕先生欣然为《百花图》题跋。

在1901年举办的国际博览会上,展出了吴淑娟的佳作,作品被海内外名流誉为“当代大手笔”。

抗战期间,她以卖作品,将卖画所得的千余美元捐赠给国际红十字会,支持国际反法西斯斗争。1920年西南突发大饥荒,淑娟又捐巨资以赈灾民。

淑娟还极力教育培养儿子(唐熊)、外孙,使他们成为知名画家。

吴淑娟的作品收入《杏芬老人遗集》。
 

上一篇:丰溪派吴氏历史人物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丰溪派
  • 昌溪吴氏历史人物

    政廉官清 吴仕昭

    吴仕昭(1352—1388),字仁师,号清隐道人,太湖吴氏九世孙。洪武17年(1384)年钦选进士,擢授承直郎,任刑部主事。因辅政有房,陞授承德郎,明太祖朱元璋御赐“第一世家”匾以旌其功。

    仕昭公在广东任职时,为官清廉,体恤民情。时广东因战乱,天灾、瘟疫,百姓死亡不少,他如实直谏皇帝,触怒朱元璋,朱下旨斩首,经百官上疏求情,才改判发配充军。戊辰年十月十日,仕昭公含愤自缢,享年36岁。后明成祖为之平反昭雪。

    仕昭公还是一位著名的画家和诗人,画作《昌溪清隐图》价值连城。

    经学大师 吴承仕

    吴承仕(1884—1939),名大旺,字检斋,24岁参加举贡会考,被取为一等第一名(与“状元”等同),钦点大理院主事。民国以后倾心教育事业和经学研究,任中国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国文系主任。他不仅是闻名国内外的经学大师,而且是中国第一位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经学的知名学者,并于1936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他还是“一二·九”爱国运动的组织者之一。

    承仕逝世后,延安各界为其举行哀悼大会,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亲撰挽联、挽词以志哀悼。

    歙南首富 吴炽甫

    吴炽甫(1847—1929),字世昌,著名茶商,歙县南门首富。炽甫经营茶叶,集收购、加工、窨制、批发、零售于一体,分工明确,布局合理,经营范围遍及皖、浙、苏闽、赣、鄂、辽、京、津诸省市。仅在北京的茶庄就有吴恒瑞、吴祥瑞、吴星聚、吴源成、吴德润、吴肇祥等茶号,吴炽甫一举成为歙县(也是全国)最大的内销茶商,徽商中称他为“炽甫老大”。

    炽甫经营茶叶积累了资本以后开始涉足实业,在汉口开办牙刷厂、百货公司,在扬州开办盐行,总资产在千万元以上。

    炽甫关注公益事业,曾捐4000银元重修昌溪泰昌桥、资助创办昌溪复兴小学,在昌溪购地70亩,以其租息资助族中贫困子弟读书。

    多彩人生 吴云栋

    吴云栋(1893—1961),字良臣,号灶仆,乡人尊称他为老良。

    良臣18岁时,随父南下福州经营茶叶,创办了茶叶精制厂,窨花厂,开设了“同兴”茶庄,将武夷岩茶、铁观音等乌龙茶源源销往北京、汉口等地,生意红火,声誉鹊起。

    良臣在屯溪购置房屋百余间,以其租金在家乡合股创办“树德堂”、“保生堂”两片药店,贫困户可免费点药。

    上世纪二十年代末,与吴承仕、吴炽甫等有识之士创办“歙县私立昌溪复兴小学”,被公推为首任校长。

    良臣年老时在家乡行医看病,救死扶伤,口碑颇佳。

    德政双馨 吴大楠

    吴大楠(1781—1859),号怡园,诰封奉直大夫,晋赠中宪大夫,为官清廉,政绩卓著。

    怡园公在家乡构建家塾“杏花书屋”(大哥吴大冀构建“桃花书屋”,二哥吴大构建“梅花书屋”,珍贵碑刻现藏新安碑园),供族中子弟读书,贫困者免费就读,还接济粥饭。

    怡园公夫妇七旬寿诞时,理财家王茂荫代表朝中十二名高官为之撰千余字的祝寿辞,其墨宝珍藏于昌溪。

    咸丰六年(1856年)御赐“七叶衍祥”匾以旌其闾。
     

    武术先驱 吴志青

    吴志青(1887—1951),原名吉安,近代中国武术界领军人物。

    志青早年参加同盟会,响应武昌起义,参加光复上海的战斗。1918年,他发起创建“中国武侠会”(后改名“中华武术会”),首倡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当选为中国体育研究会会长,孙中山勉以“努力进展以培养革命势力至组合”,孙又亲为中华武术会题“尚武楼”匾。1924年参加国民革命军,随孙中山北上,任第五军参议兼武术总教练。抗战期间,去各地组织军运。

    1942年,志青受聘任西南联大体育系教授,并担任李公朴、闻一多等人的武术导师。在第五届远东运动会上表演中华武术,好评如潮。他撰写发表的武术专著多达23种。

    画坛名流 吴淑娟

    吴淑娟(1853—1930),字杏芬,著名画家,工山水花鸟。

    淑娟所绘的《百花图》深受国画界大师的赞扬,吴昌硕先生欣然为《百花图》题跋。

    在1901年举办的国际博览会上,展出了吴淑娟的佳作,作品被海内外名流誉为“当代大手笔”。

    抗战期间,她以卖作品,将卖画所得的千余美元捐赠给国际红十字会,支持国际反法西斯斗争。1920年西南突发大饥荒,淑娟又捐巨资以赈灾民。

    淑娟还极力教育培养儿子(唐熊)、外孙,使他们成为知名画家。

    吴淑娟的作品收入《杏芬老人遗集》。
     

  • 丰溪派吴氏历史人物
    南唐
    光公始祖三世孙—吴逸,南唐进士,官任柳州马平县令。
    宋代
    吴观佑,光公十六世孙,官至国宾刑部主事。
    宋代
    吴自牧,仕级公宗旦公派十世孙,字并谦,号静庵,贡元,本州学正,有史评一卷问世,另有“讲义”集著十卷。
     
    吴佑,光公九世孙,次女适槐塘程放,生子元凤,宋理宗时,拜相,其母赠鲁国夫人。
     
    再老公,光公十五世孙,襄阳卫军籍
     
    吴容,文用公派十一世孙,长女适槐塘程元凤,宋理宗朝诰封周国夫人。
     
    吴如钟,仕级公宗旦公派十四世孙,中进士。
     
    吴应辰,仕级公宗旦公派十六世孙,中进士。
     
    吴自中公,并钦号树斋,文学家,加定癸未(1223年)进士。敕授迪功郎,福州文学世称郡博,公生平文章雄伟,名不虚传,所著有易诗书讲义,史评杂著诗文数百篇。
     
    吴景深,十二世自中公孙,由乡贡入国子监上舍,宋理宗绍定六年,岁次癸已(1233年),任试卷官。
     
    吴起隆,字明甫,两浙运干,建“绿尧亭”,供行人休憩,国朝浙江按察使司按察使泰和鲁蒙简书额。此亭毁于明洪武年间。
     

     
    吴遇辰,字景辅,号永皋,吴起隆之子,敕赠承务郎。
     
    吴远翔,字万里,号天衢,吴起隆曾孙,任贵州县尹。
    吴芳师,字仲良,元进士,官任内台御史。
     
    吴龙,号云龙,文用公派十四世孙,元进士,任休宁县教谕。有云龙诗集问世。
     
    吴希德,号梅溪,文学家,至治元年(1321年)作西溪南“八景记”
    吴羲和,翼之公宗珏公派,监生,作南京东城兵马司史目。
     
    吴继隆,字栋卿,明正德九年,甲戌(1514年)进士,官至南京户部郎中。
     
    李汝节,嘉定籍,明嘉靖四十四年,乙丑(1565年)进士,官至登州同知。
     
    吴应明,明万历十四年,丙戌(1586年)进士。
     
    李先芳,嘉定籍,明天启五年,乙丑(1625年)进士,官至四川参议。
     
    吴一新,明万历二十三年,乙未(1595年)进士,官至永明知县。
    吴士奇,明万历二十年,壬辰(1592年)进士,历任湖、广左布政
    太常寺正卿
     
    李名芳,西溪南人,嘉定籍,明万历二十年,壬辰(1592年)进士
    庶吉士
     
    吴士忠,字思甫,官当阳知县
     
    吴孔嘉,字元会,明天启五年,乙丑(1625年)第二名进士,即探花,官至编修。
     
    吴廷简,明崇祯元年戊辰(1628年)进士,选庶吉士,历任山东副
       
     
     
     
     
    吴继稷,明崇祯四年,辛未(1631年)进士,任锦卫千户
     
    吴士彦,明天启二年,壬戌(1622年)进士,历任广东惠州总兵
     
    吴始蕴,明崇祯四年,辛未(1631年)进士,任吴淞逛 。
     
    吴修,画家,新安画派,善画山水鸟兽,题材多出自黄山,明末在画坛享有盛誉,有西溪南山水画册传世。
    吴 ,字天朗,清顺治十五年,戊戌(1658年)进士,任平乐府推官。
     
    吴筠,字介臣,清康熙四十八年,乙丑(1709年)进士,潞城知县。
     
    吴 ,康熙六十年,辛丑(1721年)进士,官至福清知县
     
    吴椿,字荫华,嘉庆七年,壬戌(1802年)进士,授礼部尚书,后调户部。
     
    吴坦,乾隆十六年,辛未(1751年)进士,泰兴知县。
     
    吴振域,清乾隆十九年,甲戌(1754年)进士, 县知县。
     
    吴 ,又名以镇,字瑾含,乾隆十七年,壬申(1752年)进士,翰林院编修。
     
    吴玉 ,字大治,乾隆十九年,甲戌(1754年)进士。
     
    吴之骅,康熙九年,庚戌(1670年)进士
     
    吴以镇,又名吴 ,乾隆十七年,壬申(1752年)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官编修,敕授文林郎,有涵济诗集向世。
     
    吴绍灿,乾隆四十年,乙未(1775年)进士,内阁中书,翰林院庶吉士,官编修。
    吴绍波,菽田诰赠文林郎,翰林院编修,诰赠礼部尚书,覃恩正一品,诰封光禄大夫。
     
    吴兆龙,康熙十二年,癸丑(1673年)进士,任甘肃抚 左营守备
     
    吴京,顺治九年,壬辰(1652年)科进士,任大理府参将。
     
    吴 ,康熙三十九年,庚辰(1700年)进士,后选都司。
     
    吴绍灿,乾隆五十七年,戊戌(1718年)进士,编修
     
    吴绍浣,乾隆五十七年,戊戌(1718年)进士,任南汝光道
     
    吴棠,乾隆五十九年,庚子(1720年)进士。
     
    吴 ,嘉庆十六年,辛未(1871年)进士,扬州教谕。
     
    吴炳清,岁进士,候补道,诰授资政大夫,覃恩诰赠奉直大夫,翰林院庶吉士,加三级,诰赠文林郎,庶吉士。
     
    吴希周,吴氏一十四世孙,进士,泰伯祠头门外之左有其骑路牌坊,后被暴风吹倒。
     
     
    南唐
    光公始祖三世孙—吴逸,南唐进士,官任柳州马平县令。
    宋代
    吴观佑,光公十六世孙,官至国宾刑部主事。
    宋代
    吴自牧,仕级公宗旦公派十世孙,字并谦,号静庵,贡元,本州学正,有史评一卷问世,另有“讲义”集著十卷。
     
    吴佑,光公九世孙,次女适槐塘程放,生子元凤,宋理宗时,拜相,其母赠鲁国夫人。
     
    再老公,光公十五世孙,襄阳卫军籍
     
    吴容,文用公派十一世孙,长女适槐塘程元凤,宋理宗朝诰封周国夫人。
     
    吴如钟,仕级公宗旦公派十四世孙,中进士。
     
    吴应辰,仕级公宗旦公派十六世孙,中进士。
     
    吴自中公,并钦号树斋,文学家,加定癸未(1223年)进士。敕授迪功郎,福州文学世称郡博,公生平文章雄伟,名不虚传,所著有易诗书讲义,史评杂著诗文数百篇。
     
    吴景深,十二世自中公孙,由乡贡入国子监上舍,宋理宗绍定六年,岁次癸已(1233年),任试卷官。
     
    吴起隆,字明甫,两浙运干,建“绿尧亭”,供行人休憩,国朝浙江按察使司按察使泰和鲁蒙简书额。此亭毁于明洪武年间。
     

     
    吴遇辰,字景辅,号永皋,吴起隆之子,敕赠承务郎。
     
    吴远翔,字万里,号天衢,吴起隆曾孙,任贵州县尹。
    吴芳师,字仲良,元进士,官任内台御史。
     
    吴龙,号云龙,文用公派十四世孙,元进士,任休宁县教谕。有云龙诗集问世。
     
    吴希德,号梅溪,文学家,至治元年(1321年)作西溪南“八景记”
    吴羲和,翼之公宗珏公派,监生,作南京东城兵马司史目。
     
    吴继隆,字栋卿,明正德九年,甲戌(1514年)进士,官至南京户部郎中。
     
    李汝节,嘉定籍,明嘉靖四十四年,乙丑(1565年)进士,官至登州同知。
     
    吴应明,明万历十四年,丙戌(1586年)进士。
     
    李先芳,嘉定籍,明天启五年,乙丑(1625年)进士,官至四川参议。
     
    吴一新,明万历二十三年,乙未(1595年)进士,官至永明知县。
    吴士奇,明万历二十年,壬辰(1592年)进士,历任湖、广左布政
    太常寺正卿
     
    李名芳,西溪南人,嘉定籍,明万历二十年,壬辰(1592年)进士
    庶吉士
     
    吴士忠,字思甫,官当阳知县
     
    吴孔嘉,字元会,明天启五年,乙丑(1625年)第二名进士,即探花,官至编修。
     
    吴廷简,明崇祯元年戊辰(1628年)进士,选庶吉士,历任山东副
       
     
     
     
     
    吴继稷,明崇祯四年,辛未(1631年)进士,任锦卫千户
     
    吴士彦,明天启二年,壬戌(1622年)进士,历任广东惠州总兵
     
    吴始蕴,明崇祯四年,辛未(1631年)进士,任吴淞逛 。
     
    吴修,画家,新安画派,善画山水鸟兽,题材多出自黄山,明末在画坛享有盛誉,有西溪南山水画册传世。
    吴 ,字天朗,清顺治十五年,戊戌(1658年)进士,任平乐府推官。
     
    吴筠,字介臣,清康熙四十八年,乙丑(1709年)进士,潞城知县。
     
    吴 ,康熙六十年,辛丑(1721年)进士,官至福清知县
     
    吴椿,字荫华,嘉庆七年,壬戌(1802年)进士,授礼部尚书,后调户部。
     
    吴坦,乾隆十六年,辛未(1751年)进士,泰兴知县。
     
    吴振域,清乾隆十九年,甲戌(1754年)进士, 县知县。
     
    吴 ,又名以镇,字瑾含,乾隆十七年,壬申(1752年)进士,翰林院编修。
     
    吴玉 ,字大治,乾隆十九年,甲戌(1754年)进士。
     
    吴之骅,康熙九年,庚戌(1670年)进士
     
    吴以镇,又名吴 ,乾隆十七年,壬申(1752年)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官编修,敕授文林郎,有涵济诗集向世。
     
    吴绍灿,乾隆四十年,乙未(1775年)进士,内阁中书,翰林院庶吉士,官编修。
    吴绍波,菽田诰赠文林郎,翰林院编修,诰赠礼部尚书,覃恩正一品,诰封光禄大夫。
     
    吴兆龙,康熙十二年,癸丑(1673年)进士,任甘肃抚 左营守备
     
    吴京,顺治九年,壬辰(1652年)科进士,任大理府参将。
     
    吴 ,康熙三十九年,庚辰(1700年)进士,后选都司。
     
    吴绍灿,乾隆五十七年,戊戌(1718年)进士,编修
     
    吴绍浣,乾隆五十七年,戊戌(1718年)进士,任南汝光道
     
    吴棠,乾隆五十九年,庚子(1720年)进士。
     
    吴 ,嘉庆十六年,辛未(1871年)进士,扬州教谕。
     
    吴炳清,岁进士,候补道,诰授资政大夫,覃恩诰赠奉直大夫,翰林院庶吉士,加三级,诰赠文林郎,庶吉士。
     
    吴希周,吴氏一十四世孙,进士,泰伯祠头门外之左有其骑路牌坊,后被暴风吹倒。
     
     
  • 吴邦国肥东兴一支不属丰溪派
    增魁宗亲:
    广州别后,一直想给你写封信,无奈忙于琐事,未能动手。为了族务,你乐于奉献,敢于担当,不辞辛劳,令人钦佩。
      关于肥东兴一(即吴邦国先祖)支祖源问题,今向你作一简单通报,为你提供一点信息,不知是否有用。
    其实,
    兴一支不属丰溪派。《中华吴氏大统宗谱》·《世系卷·线谱》根据有人提供的该支手抄本族谱复印件,将百亿作为光(晃)三子接入。编辑线谱时,本人只是作为江西协编人员参与,接入的过程不详。后编辑《世系卷·文字谱》,本人作为副主编,具体编辑少微系统时,发现线谱中百亿接入有误:与一部质量较好的歙县石潭叙伦堂谱记载不一致。在当时情况下,只好在71的简历后加按语,表明编者已发现矛盾。看来,编辑线谱时,安徽泾县广大的茂林宗亲无人送谱归宗,唯肥东兴一支报送了一份较简单的接错祖源的世系资料,编谱人员信以为真,以致出现讹误。
      晋之弟为丰溪派始祖。丰溪派本支谱《新安歙西溪南吴氏世谱》(1817年)记载,四子为:院、超、亹、昈,而无百亿。另外,泾县《泾川吴氏统宗族谱》(1579)、《茂林吴氏支谱》(1934年)等老谱,记载的都是百亿的先祖和后裔。其先祖世系是:
      ……淑沆——瑗——谟——亨之——衡——光裕——百亿——逢源(以下世系见线谱)
    肥东
    兴一支谱将光裕当作光(晃),肯定有误。因此本人将百亿太高祖接到淑沆名下。
      该支世系自6577义德13世中,平均父子龄差还不到16岁,恐有增其世次之嫌。当然,这是另外一个问题,目前尚无法考证问题出在何处。

    敬祝

    安康

                                     吴成瑜

                             二0一四年八月二十九日于广州

  • 左台吴氏丰溪派主要居地----昌溪
    西溪南始迁祖光8世孙旦,旦生六子,第六子一之(字元举),南宋淳熙初年(1174-1176)纳赋京师,舟过深渡,登凤旗(今凤池)塔,见昌源山水环抱,寻源至沧溪,识太湖丘为风水宝地,即买其田营造生圹。淳熙七年(1180),一之卒,子愿学、愿玉奉父母柩至沧溪入圹,庐墓三年后,愿学回西溪南墙里承祖产,愿玉留居沧溪,改名昌溪。数代后子1175孙大盛,称昌溪太湖吴氏,尊一之为始祖。愿玉传至3世大志、大成、大明、大富。《昌溪太湖吴氏宗谱》序载。据明禋堂迁西潭进德公派《吴氏宗谱》载,大富之后极兴盛。大志支建支祠聚五堂,其子迁居察坑。大富支建支祠作德堂,大富传4世积善,积善生六子真师、进德(后迁西潭)、浩祖、添胜、上元、隆师。上元、隆师分别携四子、三子迁宁国孝丰,余在昌溪延族。真师、浩祖派合建支祠思成堂。进德、添胜派合建支祠明禋堂,后添胜次子泰祥自明禋堂析出,自建支祠慎修堂。
    明万历七年(1579)全族合建宗祠太湖祠正堂,二十七年(1599)建成后堂。期间,太湖吴氏已分成庠里、田干二大派。庠里派除大富支作德堂,尚有敬义堂、存理堂、务本堂、贻清堂、敬伦堂、保和堂、嘉庆堂、怀德堂、仁裕堂等。田干派分成六、八两大分。六分奉富春为支祖,建有
    敬严堂,富春生有六子。八分奉功茂为支祖,建有荣公所,功茂生二子道长、道恒。道长生四子振如、振功、振才、振员,分别建有细和堂、积善堂、承恩堂、寿乐堂(即俗称员公祠)及怀远堂。道恒生一子振洪,建有理和堂,振洪生四子秀玖、秀环、秀琬、秀瑗。田干派轮祚排行字“国
    金壹继,文道之正,天象鸿广,锡亦叶云”,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族谱以 “云”字接续“云成宝焕,延运笃昌,介以繁祉,茀禄尔康”,自13世始用,2005年已衍至“运”字,计33世。庠里派轮祚排行字“惟家启道,景绍承鸿,元忠(曾用以)淑本,崇德传宗,修安立达,宽厚明通,吉光广耀,昌盛恒隆”。

  • 左台吴氏丰溪派始居地---西溪南
           西溪南村具有1200年文明史。该村位于黄山南麓,新安江上游,丰乐河之畔。原为歙西一大重镇,1988年起隶属黄山市徽州区,为西溪南镇政府所在地。因傍丰乐河南岸,故又称丰溪、丰南、溪南。
      西溪南虽地处皖南山区,因系盆地地貌,方圆数十里一马平川,堪称歙州之上第一平原。由北始,黄山、金竺、天马、黄罗、石耳、飞布、灵金诸山四周密布,远峙数十里外,稍一举目,群峰毕现。由于近倚黄山,千峰万壑,溪泉众多,水源十分充沛,有水则养万物,有土则生万物,故此地多良田美池,茂林修竹。早在唐懿宗咸通元年(公元860年),吴氏光公选此定居,堪称哲人远见。从兹子孙日蕃,田地日广,房屋渐稠,遂成村落。
      该村由后唐开始,经五代、两宋、元明,先后近六百年的孕育发展,终趋鼎盛。其过程是:务农为本,农外经商,商富兴儒,因儒致仕。经商者遍布扬州、南京、杭州及沿淮一带,以盐商为主,兼营茶、木材、典当等行业;致仕者从省试到殿试,科举连登,高官司接踵,诚可谓“满朝朱紫贵,江淮金银山”。
      西溪南的村落结构,总体东西走向,坐北朝南,势如棋盘格局,呈不规则长方形。以街为经,以巷为纬,既东西贯通,又南北畅达。村以三条大动脉为主线,即水系的条、陇、雷三。街依行,屋缘街建,鳞次栉比,两岸夹峙,宽2华里,长5华里,昔有“千灶万丁”之称。
      第一条街称“前街”(现改称后街),清一色的石板路,宽3至4尺。房屋南侧,杨柳成行,俗称“杨柳干”,依依袅袅,万缕千丝,可供观赏,亦供纳阴。沿街一条小溪(条)逶迤而过。溪虽不宽,但长流不断,清澈见底。街道的巷口及拐弯处,设有“天灯”——在约一立方米的石墩上竖一近丈高的木柱,柱端支一“人”字形盖顶(用防雨雪),盖顶下挂一盏玻璃灯(当时用青油、灯芯点燃),夜间由专人点亮。光线虽略带昏黄,但在黑夜还是能起到照明作用,也是夜街的一种特殊风光。至于沿街各院的绿柳红花,飞鸟鸣禽,更是春秋变幻,有色有声。
         第二条街称“中街”(现改称正街),街道宽5尺至丈余,一色青石路面,平正如磨。一道水渠(陇)穿街而过,石板铺底,流水甚畅。为建房所需,水渠有隐有现,凡现处均护有石栏,或直或曲,或左或右,宛如一条条立体的带状花边。为便于村民浣洗,在露水面处设有埠头;为安全计,涵洞口还置有石闸。该渠还可消防,调节空气,增强街道美感。街中杂有各种店铺,保证物资供应。一些宽绰巷口,设有“街楼”。楼架在两侧屋墙上,悬跨巷道。空间虽小,却很别致,南北两
     

    面装有花样窗棂,专供“更夫”住宿。更夫夜里按更次下楼,手持梆、锣,沿街敲喊:“家家防火,夜夜防盗!”
      第三条街称“后街’(现改称溪边街)。随着溪流(雷)的走势,格外曲折多姿。雷宽约二、三丈,水深可放竹木簰,也可行小船。溪水澄澈,长年不竭,天光云影,鱼逐虾戏,清晰可见。街道从头至尾,一路小桥流水,多为半月形单孔石桥。房屋隔水相峙,杂以台榭亭廊,竹木花卉。春季花阴鸟语,夏季廊榭清风,秋季水明月朗,冬季玉树琼楼,田园风光,如诗如画。

      在全村三条街的建筑中,有三幢房屋,一个亭,历史悠久,文化品位特高。
      一、老屋祠,又称老屋下。位于中街北侧。建于唐朝,系始祖光公住宅,距今已千年。坐北朝南,五楹两栋楼房,四合式,以柏、梓、桐、椐四木为柱,历唐、宋、元、明至解放后,依然无恙,前厅有井二口,大门外东西侧各有一巷。光公懂堪舆,视屋为“龙头”,井为“龙眼”,巷为“龙须”(巷名“龙须巷”),图个吉利。惜该屋未引起重视和保护,在1954、1958年先后两次遭毁。
      二、老屋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务院1996年11月公布)。位于前街偏西。据《丰南志》载:(屋)“在渔翁塘西岸,此为元代所建”。其中揉合了宋代的一些建筑艺术。解放后一直受到政府的重视和保护。屋为天井式合院,二层楼。前为门屋;中进为正屋,夹有天井、水池;心间为堂,两侧为房;天井东西两侧为廊及小天井,楼梯置于西。楼上高敞,房间木板间隔;楼下低暗,编苇夹泥墙间隔。月式梁,垂莲柱,罗汉枋,云拱,雕镂精巧,细部各异,生动秀丽。大门上建有水磨砖门罩,简洁古朴。解放后该屋只剩前、中两进(中进缺去三分之一)。1999年8月至2001年8月,美国友人安思远先生主动资助,将残缺的中进、荡然无存的后进,依原制进行了整体恢复,使这颗古建明珠重放光彩。
      三、绿绕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务院1996年11月公布)。紧靠老屋阁(左前方),北傍渔翁塘。亭名取宋王安石“一水护田将绿绕”诗意。始建于南宋,重建于明景泰间,重修于清咸丰元年、嘉庆八年、光绪十一年。造型独特,剖面如琴,月式梁,罗汉枋。南北两面置“飞来椅”。南有清溪环绕,北有荷池(渔翁塘)相映,休憩观赏两相宜。公元2000年,云南“世博园”特按此亭模样仿制了一座,置于园内。
      四、十二楼,俗称“葫芦门”,位于前街南侧。这是一幢十分阔气的园林式住宅。《歙县志》载:“丰南明中书吴养春别业”。该别业占地5000平方米,重楼迭阁,水榭风廊,台亭馆舍,假山水池,一应俱全。园林仿元末倪云林的迭狮子林式;又取唐人“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之意命名。明大书画家董其昌给壁上绘画题字。园林中有巨大曲池。池南假山崚嶒,可望不可即。由风廊渡石桥,桥畔怪石如人:坐者、卧者,欹立而映水者,蹲伏而傍岸者……俗称“八仙渡海”。过桥登石山,远近诸楼,参差互映。山上有亭,亭侧石笋环列。前人有诗云:“仙人十二楼,缥缈望云头。丹梯浑可上,直达莲花洲”。
      吴氏历代子孙兴旺,支派繁多,故供奉祭祀的祠宇也多。本村素有“十大祠堂”之称(大宗祠在外)。诸祠分布在村的各个方位,建造各有特色,其中最突出的当数座落在后街的“思睦祠”。该祠坐北朝南,落成于明嘉靖年间。祠前清溪(雷)环绕,一路石栏防护。祠分四进:前进为头门;二进称“忠孝世家堂”;三进称“四睦堂”,董其昌题额并楹联;四进为“神堂”(存放祖宗灵牌),神堂两侧各有小堂,为“女祠”。女性的灵牌能存入祠堂,在封建社会里确属难能可贵。前进、二进及思睦堂全用楠木建造。楠木质地坚密芳香,系建筑制物之良材,价格十分昂贵。且楠木远产南方,当时交通运输工具落后,其运费又相当可观。倘无雄厚资财,实难办到。解放后,该祠第四进办了粮站;前部份为乡中心小学。1979年8月,一场大火,将思睦堂全部焚毁,今已改建为新教学大楼。
      该村旧曾有十大名楼,二十处名馆阁,二十四名堂、院,十大寺庵,十大社屋,十大牌坊,不再一一赘述。
      此外还有十大名园、八大景点,值得一提。现举数处,用窥全貌。
      一、果园,座落于前街北侧。园名源自汉班固的《西都赋》。园主系巨富吴天行。相传唐伯虎、祝允明赴溪南作客时为其规划。内有曲池、假山、亭台、书斋等,占地4000平方米,遍栽珍花异卉。中有六景:仙人洞、观花台、石塔岩、牡丹台、仙人桥、芭蕉台。主人拥有百妾,花前月下,常见倩影翩跹;亭榭之中,每闻笙歌婉转。岁月沧桑,园林荒芜,现在该园只能依稀辨其旧貌,令人想见其昔日的绝代风华。
      二、钓雪园。座落于后街北侧,《丰南志》载:“钓雪堂匾额系前明赵寒山先生所书。其对联系明书法家查士标先生所书。联曰:‘清声入座风敲竹,疏影横窗月上梅。’堂前有假石山,山上有亭,额曰:‘春风第一’。又其前为‘翠玲珑馆’,其联曰:‘练水波光秋宛在,黄山云气晓来青’。馆中有老梅数十株,修竹数千竿,木樨近十株。山鼠林禽,傍人飞走,境甚幽邃。”
      三、高士园,座落于后街。《歙县志》云:“高士园在丰南,为明兵部侍郎汪道昆、汪道会、谢陛、吴守淮诸人觞咏地。门前有丈人峰石,石上道昆诸人俱镌有题字。”
      八大景点,称《西溪南吴氏八景》。元至治元年(公元1321年),村有吴氏希德公者,号梅溪居士,写了一篇《溪南吴氏八景记》。明弘治戊午年(公元1498年),苏州吴门四才子之一的祝允明来游西溪南,见《八景记》后便即题分赋。八景称:祖祠乔木、梅溪草堂、南山翠屏、东畴绿绕、清溪涵月、西陇藏云、竹坞凤鸣、山源春涨。
      “祖祠乔木”诗曰:煌煌清庙奠崇冈,灵树擎天拔地强。天子报功惟社稷,云孙追远许烝尝。千寻古色武侯柏,十亩清阴召伯棠。今日孙枝正蕃秀,愿移材干献明堂。
      “梅溪草堂”诗曰:君子高居涧水浔,小斋还筑傍琼林。看花忽见乾坤理,玩《易》正求天地心。香蜡浮浮谁共味,寒流汩汩自成音。试看床上书连屋,莫道前人不遗金。
    ……
      祝允明随将此八首律诗书写成卷。后经王稚登、唐允甲、吴揭诸名流题跋。清康煕庚辰年间,由吴氏后裔与桥摹勒上石。祝允明手书早已遗失,碑石尚在,计四块,现存歙县“新安碑园”。
      至清,大画僧石涛亦赴溪南游览,结识了名士吴与桥(又名南高),遂为与桥作八景图册,每画引题祝诗一首。石涛书画俱臻妙境,此八景图册自是稀世珍宝,现藏上海博物馆。

      西溪南村地理环境得天独厚,丰乐河绕村而过,首先引水入堨,灌溉农田,计有条堨、陇堨、雷堨三条古代引水工程:
      条、陇堨,入口在丰乐河上游琶村,明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溪南吴姓开筑。内有干渠1条,长1公里;支渠2条,长4公里;斗渠45条,总长50公里,灌溉农田3000亩。
      雷堨,入口在丰乐河溪南上段,南宋祥兴元年(公元1278年)由程迁率子8人开筑,清咸丰末年淤废。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由程永和倡修,历时五年竣工。干渠1条,支渠分四圳,纡环5公里,直至岩寺下临河村,灌溉农田1700亩。
      由于拥有这样的水利资源,故大旱之年仍能丰收。如此大面积的自流灌溉,从整个黄山市来看,恐怕也屈指可数,西溪南因此成为名副其实的大粮仓。
      该村如此文明鼎盛,其间诸方面的英才也不断涌现。登科及第,擢官晋爵者历朝辈出,姑不

    ""

    详述;兹择某方面有特殊才能和贡献者,略加介绍。
      吴养春,大盐商,家财万贯,雄据一方,为地方的公益事业作出不少贡献。特别是养春之父,曾输金三十万两佐国,钦赐其家“中书”五人,养春其一。十二楼即他的别寓。
      吴廷,明大收藏家,字用卿,号江村,“余清斋”主。所居“上村草堂”由董其昌亲笔题额。他懂书画,精鉴古,知识渊博,拥有资财,系当时闻名江南的大文人,大富豪。董其昌、陈继儒、杨明时、吴国逊等名流是他的席上客。
      在书法方面,他拥有两件稀世珍宝:一是现存故宫博物院的虞世南临兰亭帖“张金界奴本”,卷尾有乾隆皇帝题字:“此卷经董其昌定为虞永兴摹……”;二是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的唐颜真卿《祭侄文稿》真迹。
      在国画方面,吴廷藏有五代时期黄筌《写生珍禽图》,南宋杨补之《雪梅图卷》,元代庄麟《翠雨轩图卷》,吴镇《中山图》等。董其昌曾有题记,证实皆属真品。
      吴廷还有一大贡献,即在他家中组刻了一部《余清斋法帖》。帖中收有晋、隋、唐、宋诸大家名迹,经董其昌、陈继儒手订,杨明时双钩上石。明万历二十四年刻,历时十八春秋完成。
      清末翰林许承尧有诗赞吴廷:石渠宝笈斑斑在,名印纵横发古馨,神往昔年书画舫,曾经馋煞董华亭。
      吴桢,字周生,莘人(莘与西溪南仅一河之隔,历史上属同一村落。)。董其昌住他家时间最长。他组刻的《清鉴堂法帖》,书迹包括晋、唐、宋、元、明诸大家作品,经董其昌、陈继儒鉴定并题跋。该帖计碑四十块左右。
      余清斋和清鉴堂两部丛帖的碑石,现均存歙县“新安碑园”。
      李流芳(1575—1629),字长蘅,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后侨居嘉定,与唐时升、娄坚、程嘉燧合称“嘉定四先生”。吴梅村称其为“画中九友”。他对画有独特见解,提出“三不似”理论:画会之真山真水总不似,画会之古人总不似,画会之诗总不似——不似之似,乃为真似。
      他还是《芥子园画谱》的创始人。该书在后来三百多年的美术教育中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吴邦佑,字扆晋,清代人。精剑术,通技击,武艺高超,江南无匹敌,楚地亦无伦。此武林中之英物。
      纵观西溪南村史,从明至清末,烜赫繁华近五百年。至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太平军路过西溪南,与清军、乡团激战,刀火并举,玉石俱焚,一时十室九空。绝大部份人文景观被毁坏,自然景观也受摧残。但史实上的辉煌过去,是永远不可磨灭的。
       "一位当地村民推着独轮车从明代建筑绿绕亭、老屋阁旁走过"
    "“一水护田将绿绕”的西溪南绿绕亭"
    "西溪南绿绕亭的内部斗拱"

  • 相关评论
    评论加载中...
    内容:
    评论者: 验证码:
      

    在线客服

    业务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