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胜迹

六家畈古镇的吴氏宗祠

作者:徽州老吴 发布于:2014-10-17 08:21:12 点击量:

六家畈古镇上的吴氏宗祠,重修于2008年


六家畈始迁祖七三公是启公五世孙,从宣城迁巢湖之浜


六家畈吴氏人才辈出


六家畈与石潭同祖同宗---为用清三子吴启


明代开国将领吴良吴祯为六家畈吴氏


六家畈就在巢湖边上

相关胜迹
  • 休宁五城镇的由来
            五城,地处县南26公里,处古徽州府通往所属婺源县的驿道上,如今依然为黄山市府屯溪或休宁县城通往江西省婺源县要道上,是皖南300古村之一。五城有三件宝,棕绷米酒豆腐干,享誉遐迩自唐始,依拱后人就迁徙在此。北宋《太平寰宇记》第104卷关于休宁县的记载中写到:五城水源从县城南北流,水傍有五城村,古之大镇,证明五城在北宋以前就已经成为徽州的较大村镇。
        休宁五城吴氏大宗谱记载:吴刘,字克震, 泰伯七十五世孙,五城人,左台金竺派。公性骁勇,唐未为郡巡,值黃巢犯境,公举兵保乡,十战皆捷。贼夜循,毀公先塚,欲断龙脉。明日复战,被贼击溃,公叹曰:为子死孝,而不能保先人之墓,为臣死忠,而不能除君上之贼,乃天地间一罪人耳!于是即马上自刎,以手提其头,奔驰数百步,人见之警曰: 无头人尙能骑骋乎, 乃陨,復后驰半里余,身亦落地,乡人即其身丶首二处葬之,立祠墓所。后以祭击冠功,敕封都将。今五城街两都将祀是也。马亦寻死,因名其地曰倒马墩,马塚在焉,详见徽即志。
        今传说,唐末一将领被叛军围困,后突围南退,连跑五座城门,终因寡不敌众,精疲力
    尽而战死,人们为纪念他,把他战死的村庄改名为五城。
        今五城镇民间艺术源远流长,民间文化活动异彩纷呈。每年的
    农历七月二十四,五城镇的传统庙会“将军会”隆重开场。“将军会”原名“忠靖王庙会”,为祭祀、缅怀平定“安史之乱”而壮烈殉国的英雄将军而设,现已演变为当地一年一度的农贸物资交易会。五城庙会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一年一度,它不仅彰显着当年沉甸甸的丰收喜悦,更承载着来年的满满期盼。
       
    """"""""
  • 歙县文昌古道
         文山古道是清末民初由吴荣寿出资兴建。在文昌古道中有两座海拔600多米的山岭,即文山岭和坝岭,中间一条长3000多米的石板横道,途中修建了六个路亭,供山民劳作和走亲访友歇息。文昌古道不仅是歙县南乡百姓通往外界的主要通道,还是这里老百姓到旌德挑米的道路。想当年,这条古道甚是繁华,沿途布有凉亭、茶馆、客栈、商铺,就连浙江商人也行走在这古道上,前往歙县、绩溪、旌德做生意。
         今天山古道成为歙县一新的旅游景点。
      
    """"""""""""""""""
  • 婺源县赋春镇源头古村介绍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据《吴氏宗谱》记载,源头古村始于明代洪武年间,距今700多年。休宁县查山吴伏阳云游到此,有感此地山清水秀、植被茂盛、土地肥沃,仿佛看到了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诗中所描述的梦里老家,便决定举家迁移,在此定居,取名——源头,这是一个原生态的景区,空气好、环境好、生态好,保存着大片的阔叶林和竹林。最值得称道的是源头村有着上千年树龄的红豆杉群,其中一棵红豆杉王更是树龄近两千年,直径超过一米四,需要好几个成年人才能环抱。

      在源头村,有一道亮丽的风景是不容错过的,那就是古村落的水口。水口位于整个村落的下游出口处,既是村落的出口又是入口,在选址上极为严谨,讲究既有来龙,又有去脉,风水极佳,古桥、名木、水口林、石碣、茶亭等都是源头水口完美的组成部分,称得上是婺源水口的典范。走进群山环抱,秀水缠腰的源头村,数十座徽派民居错落有致地分布于溪水两岸。在这里不变的是老屋的飞檐翘角,是山民们随太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朴实生活,是先人们一代代为后人照看的镇火池,在历经了七百多年的风雨后,依然徜徉在村头的小巷中。
    """"

      源头村的另一个特色便是这座“润福楼”了,它是源头古村风景区重点打造的一幢休闲度假别墅,整个别墅占地一亩多,以徽派建筑为主,砖雕、木雕工艺精湛。

    源头的美丽生态,不仅仅体现于保存完好的水口林,更在于依溪而上时映入眼帘的蜿蜒小径和潺潺溪水。走进龙泉溪谷地,一排一排的白花檵木,整片整片的幽幽绿竹,无不讲述着这片山水的婀娜。

    """"""
  • 建在新型小区中的胡(吴)氏宗祠和家庙
            这儿是城区的一片新型小区,小区中央有一座新修的祠堂---胡氏宗祠,原来这就是古老的鄂东红安县(原黄安县)胡家垸,著名的 “吴”改为“胡”的左台吴氏后裔居住地。胡家垸变成城区后,仍不忘历史,在小区中央新修了祠堂丶家庙,保住了祖坟!

     61】少微→【90】添富(字永昌丶迁饶州)→91】福得→【92】兰芳(迁湖广)→【93】玘→
    94】岩护→
    95】天佑 迁红安县(原黄安县)北门外长兴村胡家塆→【97望鲁

    天佑 字子阳、号清溪,少微三十五世孙,由饶州落籍黄州府麻城县太仙乡长兴村,即红安县北门外胡家塆。明嘉靖四十二年黄安县加高五尺城墙,少微37世望鲁公捐资献田,皇帝赠 “扶天佑”三个字,后“扶”改为“胡”,胡有长寿之意,后吴望鲁族人接受了这一荣誉后全部改为胡姓。族人商议,虽遵旨改姓,不能忘记吴氏祖先,
    """"""""""""""""

  • 全国唯一的“墙头壁画古村落”---歙县萌坑村

     

    萌坑,有六百余年历史,原有100多户,400多人,分为吴丶凌两姓,目前大部份已经外迁,常住人口不过60人左右。
    萌坑吴氏是左台后裔,为丰溪派,八十六世庆童公元末自歙县昌溪村迁往萌坑村。
     
    【61】少微→【69】(唐未迁西溪南)→【77】一之(北宋时期迁昌溪)→
    【86】庆童 (元末迁萌坑)
    整个萌坑村全是明清和民国时期的老房子,保存完好。是 “徽州最后的山村” 之一,也可能是全国唯一完整的“墙头壁画古村落” 。
    古代徽州的大户人家大凡会用精妙绝伦的砖雕、石雕和木雕来制作门楼、窗檐、房檐和祠堂等,但对于普通人家而言,则多采用墙头壁画,这种略为简单的房屋雕饰,虽很朴素,却很美,成为徽州乡村文化艺术的瑰宝。”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黄山市现仅存墙头壁画约在2500幅左右,萌坑村是保护最为完整的唯一村庄有600多幅,幢幢民居有墙头壁画。这些壁画集艺术性、思想性、故事性、历史性于一体,散落在徽州大地,犹如一粒粒珍珠,熠熠生辉。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的存在和发展,一定离不开某一地域强大的经济基础和文化根基。萌坑的墙头壁画,和萌坑村的文化一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萌坑村是一个尊知重教的古村,传说铁拐李路过此地,并下了断言:萌坑源、萌坑源,子孙后代出状元。果然,这个村历代都出状元和进士,远的我们无法考证,但村中数幢气势恢弘、做工考察的徽州大屋以及画工考究、思想丰富的墙头壁画都足以佐证这是一个不平凡的村庄,而据有效的信息显示,新中国成立至今,该村已经先后出过10个博(硕)士。村中某吴氏一家就有三个博士,这在百余户的小村堪称奇迹。
    在保护“墙头壁画古村落”---萌坑村这一艺术珍珠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画家吴叶生。他被称为是“墙头壁画古村落” 保护神。
       下面在修复墙头壁画的就是吴叶生
    """"""""""""""
  • 左台一脉、吴氏瑰宝----红安八里陡山吴氏祠堂
  • 相关评论
    评论加载中...
    内容:
    评论者: 验证码:
      

    在线客服

    业务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